::: 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18-01-02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類  別:新聞剪報
標  題:山葵「下山」不夠冷種不好

新聞日期:2017/12/30

新聞出處:自由時報

新聞標題:山葵「下山」不夠冷種不好

新聞內容:

新鮮山葵磨泥,是許多老饕的最愛。

林務局嘉義林管處逐年收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等地山葵農耕作的國有林班地,葵農轉進海拔較低的達邦、特富野地區,卻以品質不佳宣告失敗;嘉義大學園藝學系教授洪進雄認為,山葵須生長在常年低溫、日夜溫差大的環境,阿里山海拔二千公尺以上山區是台灣少數適合山葵生長的地方。

洪進雄說,山葵是溫帶植物,生長溫度在八至十八度之間,且不能照射太強的陽光,周邊須有樹木遮蔽光線,土壤則須排水好、鬆軟的礫質土,磨出的「哇沙米」才夠味道,產自阿里山區的山葵越來越少,日本料理店以與山葵同為十字花科的「辣根」取代,並無真正哇沙米的香氣。

在嘉義縣民雄鄉栽種.三公頃辣根的農民張雅雯表示,辣根俗稱西洋山葵,可在平地種植,一年一獲,口感與山葵相似甚至更嗆辣。

鄒族特富野社頭目汪義福表示,兩年多前有族人在自家旁搭起網室,引進山葵栽培,但因當地海拔一千公尺的環境不夠低溫,植株不僅長不到最小的「SS」級、約十公分尺寸,磨出來山葵泥的香氣也不足。

嘉義林管處副處長李定忠說,農委會歷年來有對葵農做技術輔導,例如林業試驗所開發「植物工廠」,讓山葵能在室內以溫控方式種植;不過,洪進雄說,每座植物工廠造價數百萬元,設施單價高,非小農能負荷,阿里山居民種山葵自給自足,全面剷除後一定使生計受影響,林務局應提出替代方案。

 

*

*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