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18-07-03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類  別:新聞剪報
標  題:鳳梨聲聲跌?他靠桌上巡田,打進中國最大水果供應鏈

新聞日期:2018/07/02

新聞出處:天下雜誌

新聞標題:鳳梨聲聲跌?他靠桌上巡田,打進中國最大水果供應鏈

新聞內容:

圖片來源:阿龜微氣候提供

近期鳳梨價格低迷,外界紛紛把眼光投向外銷市場,儘管整體收購價持平,高雄卻有鳳梨業者透過即時微氣候感測資料,打入中國最大水果供應鏈,外銷價格成長15%,背後這套紀錄產地資訊的系統,也獲得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平台盒馬鮮生好評。究竟是什麼樣的服務,讓對岸的水果龍頭和高端超市都為之驚艷?

車子穿過蜿蜒小路,來到高雄大樹區的有機鳳梨農場,坡上一甲地插著兩隻土壤感測器和一台縮時攝影機,不遠山坡上架有氣象站,蒐集周遭光照度、溫濕度等氣候資料。農主人客廳裡,透過每10分鐘回傳一次的感測資料,電視螢幕上顯示田間的溫度、溼度和電導度,這是新創團隊阿龜微氣候在高雄綠冠有機鳳梨農場佈建的微氣候服務。

近期國內鳳梨價格疲軟,引發各界關注鳳梨外銷市場。根據農糧署估算,鳳梨外銷收購價維持在每公斤20元水準,相較之下,綠冠農場去年12月經由台農發公司導入阿龜微氣候服務,外銷售價成長15%,更成功打入中國最大水果批發通路「佳沃鑫榮懋」,背後記錄產地資料的阿龜微氣候系統,因而引起佳沃鑫榮懋和阿里巴巴旗下生鮮電商「盒馬鮮生」的高度興趣。

隨著中國大陸對水果品質要求提升,詳實的產地紀錄成為助攻水果出口的關鍵。「我到田裡第一件事就是先拍照,再開始採收,」29歲綠冠農夫李立安說的不是自拍,而是拍照紀錄鳳梨外觀。他點開阿龜團隊開發的農務紀錄APP阿龜誌,選取一塊田地後就可上傳照片,由於支援離線存取功能,即便田間沒有網路也可以隨身記錄。

不僅是施肥量、營養元素使用的務農紀錄,連成本都可以一目了然。阿龜誌APP幫田地日誌設定了三大功能,點選田地後,有「病蟲害」、「性狀」和「農務」三大面向供使用者記錄。以近期剛忙完的採收來說,李立安會在「農務」的備註欄填上工作人數,算薪資時直接乘上小時數,就知道當次的總花費。

過去農夫種田的方式少有標準化的記錄,長期與阿龜團隊交流的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劉力瑜表示,農業經驗傳承難度高,一來因為農夫工作是憑經驗手感,「什麼時候施什麼肥料,每個農夫可能都不一樣。」二來是因為農民擔心一旦把作法告訴別人,技術就可能被學走。

但透明的資料可以幫助農民判斷田間異常狀況,當農民了解資料的用處,多半會樂意記錄,而不再將經驗視為最高機密。

阿龜微氣候創辦人、蜂巢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吳君孝舉例說,先前到中藥材農家勘查時,發現四塊田中其中一塊土壤的含水量不一樣,「他們第一個反應是感測器壞了,」吳君孝進一步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土壤中摻了沙土,而非全部使用中藥材慣用、價格較高的黏土,農家這才發現買來的土壤品質不一,影響到種出來的中藥品質。

(阿龜微氣候提供)

一魚多吃 感測資料也能用作產地證明

感測資料不只幫助農民了解田地,也是產地管理的證明。由於系統記錄溫濕度、光照強度等資料都是即時感測,相較人為登錄的生產環境資訊,較不會有造假之虞。台農發行銷經理張皓鈞解釋,無論是雨量過多或寒害都會影響鳳梨品質,賣方不見得願意揭露,若能出示長期蒐集的溫濕度等資料,證明管控得宜,自然能夠增加買方信心。

阿龜微氣候是以一塊田為記錄單位,有助徹底追溯產地,就像手機可以追到是哪個代工廠所做,加上農民如實記錄施肥、用藥等工作,資料比一般產銷記錄更為可信。

 透過感測器監控土壤變化,還可為農民省下巡田時間。嘉義大學農藝系畢業的李立安表示,原本每兩到三天就要巡田一次,自從開始運用系統監測溫、濕度等條件後,一週巡一次就好,「平常想看就打開網頁,在桌上巡田」,他笑著說。

運用田間氣象站的微氣候資料,農民得以做更精準的田地管理,以當地溫度和最近的氣象站可差攝氏23度,李立安在今年年初寒流來襲後,參考當地田間氣象站的溫度,確定回暖後,才撤除防寒措施,確保鳳梨不會受寒。

阿龜團隊預期未來透過大數據,找出環境條件和作物生長、甚至病蟲害之間的關係。一般鳳梨遇寒害無法從外表判斷,切開後內部會是黑的,透過資料精準建立氣候預警系統,可以幫助農民採取防範措施。

「大陸現在在收全世界來的水果,開始用國際級的眼光衡量台灣水果,」張皓鈞說。隨著中國大陸水果消費人口增加,消費者對品質要求也提高,要推外銷不再是生產後才來思考出口,而是在一開始就需要品質管控。他表示,事實證明當地通路業者願意多付出成本以確保供貨品質,「如果有一個系統可以提供誠實的紀錄,對業者來說是一個保障。

(阿龜微氣候提供)111

建立真實世界的預警系統 從田野開始

「當要從零開始認識真實世界裡的田,很多事情都是要不斷試驗,」資料科學家出身、創業前在資策會工作6年,吳君孝談起研發過程眼睛發亮。成立還不滿一年半,阿龜團隊目前仍在蒐集數據、逐步建立判準階段,因為做分析需要累積一定資料量,要建立比較標準至少要有三年資料,不能等需要時再來蒐集。

事實上,要在農地種下資訊種子並不容易,劉力瑜表示,有很多資訊業者都希望進入農業,但不見得能參與找尋解決方案的討論,阿龜團隊不但了解農業語言、也能對話。

但要累積大數據、導入各式判準,必須先建立商業模式以存活。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園藝系副研究員官青杉表示,台灣以小農為主,多數農戶擁有的生產面積小,感測系統價格的親民度,是讓服務普及、蒐集更多數據的關鍵,但若是定價太低,以致團隊入不敷出或難以擴大也是問題。

尤其是遇到不利生長的狀況時要如何應變,有賴更多專業技術投入,官青杉表示,下雨過後,鳳梨含水量增加多少會導致不耐放,以及後續如何讓水份降下來,都需要建立精準判斷,相對應的栽培技術未來將更受矚目。

儘管在應用感測分析上,還有一段路要走,可以確定的是,當中國大陸對水果品質的要求提升,完善產銷履歷和品質管控已是國內業者無可迴避的課題。當富士通、拜耳等國際大廠紛紛投入數位農業系統開發,如何結合台灣的資訊科技優勢和農業人才,傳承得來不易的農業經驗、提升農產品良率,是開創下一波農業競爭力的關鍵。

*

*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