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發佈日期:2018-12-05
發布單位:嘉義大學
類  別:新聞剪報
標  題: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資策會聯手民間企業幫台灣農業數位轉型

新聞日期:2018/12/04

新聞出處:TechOrange科技報橘

新聞標題: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資策會聯手民間企業幫台灣農業數位轉型

新聞內容:

讓農民不再「看天吃飯」,資策會聯手民間企業幫台灣農業數位轉型

多數現代人對農耕的認知還是處在戴著斗笠、拿著鋤頭在農地耕作,不過隨著雲端、物聯網、無人機等創新科技的導入,農耕早已顛覆傳統形象,新一代的智慧農民只需拿著手機或平板輕輕按幾個鍵,便能輕鬆掌握作物生長狀況和預估作物產期、產量,並規劃下一次的播種時間。

透過「神農產銷平台」,打造智慧農業必備的數位產業鏈

智慧化、科技化已經是台灣農業未來必然趨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的支持下,資策會研發神農產銷平台,透過與農委會智慧農業 4.0 共通資訊平台的互助合作,提供農企業雲端農務管理服務,協助企業掌握農務資源。

神農產銷平臺主要藉由圖形介面及簡易操作,讓農民記錄田間工作日誌、作物生長照片等資訊,並將完整管理記錄和生產履歷,自動上傳至行政院農委會的農產品產銷履歷系統,確保農產品有機認證履歷的有效性;農民還可將多媒體履歷推播至 FB Line 等社群媒體,透過網路直銷,吸引更多消費者的目光。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黃勃程副主任表示,神農產銷平台希望能將農業技術(know-how)留在臺灣,透過品牌包裝,幫臺灣農產品增加附加價值,協助擴大出口市場。

為加速推動智慧農業的發展,資策會攜手興農集團旗下國興資訊與工研院、農試所、茶改場、屏科大、嘉義大學等學界及法人單位合作,借助台灣物聯網及資訊平台既有優勢,勾勒智慧農業數位服務產業鏈。

玉美研究科技農場種植示意圖

傳統農業市場競爭力低,系統智慧化將扭轉一切局面

農委會農試所農業工程組組長楊智凱表示,科技化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品質,更可以解決少子化社會所造成的人口老化、缺工等問題。

對此,玉美研究公司總經理林欽勝也頗有同感,他語重心長地指出,台灣農民目前遇到的問題很多,像是氣候異常、大盤壟斷、市場供需無法平衡…等,導致獲利不穩定、甚至沒有利潤,如果一直維持傳統耕作方式,長久下去,農業的從業人口一定越來越少,形成產業發展的重大危機。

也因此,農委會從 2016 年開始推動智慧農業 4.0 先導計畫,由農試所委託資策會建立「智慧農業 4.0 共通資訊平台」,匯整各項農業大數據,作為十大產業智慧化的基礎。

資策會協助農場智慧轉型,蔬果生長環境將能全面調控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商務協理蘇偉仁進一步指出,資策會除了協助農試所建立共通資訊平台外,也與玉美研究公司及國興資訊合作佈建十大領航產業中「設施農業」的實證場域。在這項計畫中,國興資訊負責研發物聯網相關軟硬體設備,協助玉美研在溫室農場導入各項感測器,蒐集農業生產大數據,並上傳到雲端生產管理系統,以便遠端監控、分析與預測整個生產過程中作物的狀況。

(左起)楓康玉美經理葉乃嘉、玉美研究公司總經理林欽勝、農委會農試所農業工程組組長楊智凱、農委會農試所作物組副研究員呂椿棠、國興資訊董事長吳壬堯、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商務協理蘇偉仁

國興資訊董事長吳壬堯表示,目前玉美研的智慧農場裡共架設溫度、濕度、日照、土壤含水率、土壤溫度、二氧化碳等感測器,每 10 分鐘將感測到的數據自動集中傳輸至雲端伺服器,由雲端伺服器依照當時環境狀況下達指令控制溫室內的各項設備,例如:天窗、噴霧、捲揚、遮陰網、風扇、滴灌等,讓溫室能隨時保持穩定的環境,以利於作物成長。

而即時調控、為作物打造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只不過是農場數據短期的應用目標,長期來看,這些環境數據經過分析驗證後,可以找出最適合作物的生長環境參數。當數據大量累積後,農場經營者可以檢視作物的生長過程、產量、採收成果,將生長環境、農藥使用與採收資訊交叉驗證分析,進而判斷下期生產計畫是否需要調整、該怎麼調整。

突破農業「季節栽種」的困境,物聯網讓農民不用再看天吃飯

林欽勝認為,透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讓農產品實現「四定」目標,也就是定時、定量、定品質、定價格,如此才能讓農民們獲利,突破現在的農業困境。

舉例來說,牛番茄每年 1~5 月為盛產期,因為量大所以價格也就被拉低,對農民來說其實沒什麼利潤可言。也因此很多農民都希望「搶早」在 78 月種植,希望 1112 月就能採收,賣出一個好價格,但是 7-9 月氣溫太高,種出來的蕃茄品質往往不甚理想,形成蕃茄農民的兩難。而玉美研在參與「智慧農業 4.0-設施農業」計畫後,藉由大數據的蒐集與分析,重新擬定生產計畫,成功做到過了 7 月再種植、11 月採收,而且品質不變的目標。

除此之外,吳壬堯強調,現今食安問題嚴重,消費者非常重視農產品的農藥殘留問題,透過手機 APP 可以紀錄田間農藥施用的種類,用量和時間,直接上傳產銷履歷平台,省去很多重複輸入的動作,讓農民更專注在作物栽培與農場管理上,又可有效監管用藥以符合現行規範。

複製成功模式,台灣農業轉型將打開更多海內外市場通路

農委會農試所作物組副研究員呂椿棠則期許,未來這些作物的生長環境參數應用模式若能大量複製,將可提高作物產量與穩定品質,透過大量且定品質的方式,加速開拓台灣農作物的外銷市場。

蘇偉仁表示,目前國興資訊已經將玉美研溫室農場所蒐集到的資訊與「智慧農業 4.0 共通資訊平台」連結,希望能進一步打造「智慧農業 4.0 產銷大數據分析」,透過資訊平台整合 IOT 物聯網業者、農事服務業者、農業資材業者,打造完整農業解決方案,並針對台灣茶、地瓜、玉米等重要經濟或雜糧作物陸續建立示範,未來將擴散至更多作物,協助農民提升農產採收品質與數量,開拓海內外高端市場通路,讓台灣農業能藉由科技轉型升級,由傳統產業化為明日之星。

*

*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