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嘉義大學入口網站

| ::: 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English
| 新生 | 學生 | 教師 | 職員工 | 校友 | 民眾 |
  *
  關於嘉大 教學研究 行政單位 招生資訊 常見問答 E化校園
 
 
* :::* 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嘉大校訊
*  
 
* 嘉大校訊 *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

本期(78,第六任校長邱義源博士二月一日就職)索引:
要聞 * 訊息交流I * 訊息交流II * 校園點滴I * 校園點滴II * 專題報導

* 全球首次證實 PM2.5暴露將增加肝細胞癌風險參與研究報告/社團活動訊息/校務基金捐款芳名錄
*

全球首次證實 PM2.5暴露將增加肝細胞癌風險參與研究報告/社團活動訊息/校務基金捐款芳名錄

全球首次證實 PM2.5暴露將增加肝細胞癌風險參與研究報告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助理教授 吳治達

國外期刊

 

 

 

 

 

 

 

 

 

    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對人體健康之衝擊與危害在近年來極受關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指出,截至2010年為止,全球已有超過三百萬人死於懸浮微粒汙染,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亦將懸浮微粒列為肺癌一級致癌物。根據美國環保署定義,當懸浮微粒之氣動粒徑小於2.5μm則稱為細懸浮微粒(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細懸浮微粒可隨著呼吸進入肺部深處,干擾肺泡之氣體轉換,且可能穿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進而促進發炎物質釋放、造成自主神經系統不平衡與心律不整,此外,透過血液傳輸,亦會使得微粒上之有害物質進入體內循環而造成細胞受損。由於以上途徑都可能會導致全身系統性的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造成血管、血液與代謝功能異常,進而提高心血管與呼吸道等病症之促發及死亡,並可能導致慢性疾病發生,基於此,細懸浮微粒暴露已成為當前國內外最重要的健康議題之一。

右起:曾于庭同學、吳治達助理教授、陳映融同學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為臺灣最常見的肝癌種類,但現階段其治療方式仍相當有限。目前已經確定之肝癌危險因子包含黃麴毒素、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各種原因造成的肝病變,其病程大多係經由病毒感染→肝炎→肝硬化,而逐漸演變成肝癌,過程中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細懸浮微粒會導致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故其與肝癌之發生可能具有某種程度的關聯,然而不論係國內甚至國際上,有關細懸浮微粒暴露與肝細胞癌之相關實證研究仍相當缺乏。


    本研究領先全球首次證實,細懸浮微粒暴露與肝細胞癌罹病之風險關係。該研究係由國立陽明大學潘文驥助理教授、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楊懷壹副研究員、國立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美國布朗大學黃彥棕助理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陳穆貞研究助理及國立嘉義大學吳治達助理教授所共同合作。本研究基於前瞻性世代追蹤研究設計(Prospective Cohort),針對臺北、新竹、嘉義、屏東及澎湖等五縣市共二萬多位30歲以上成年人,於1991年至2009年間進行世代追蹤分析,最後總計有22,062位民眾納入研究族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有三:(1)利用線性迴歸探討細懸浮微粒長期暴露與肝臟發炎之關係;(2)利用Cox比例風險模型(Cox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計算細懸浮微粒暴露造成肝細胞癌的風險比;(三)並運用中介分析(Mediation Analysis)的技術,以瞭解丙氨酸轉氨?(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俗稱谷丙轉氨?ALanine Transaminase [ALT],或稱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GPT];為最常用來反映肝細胞發炎以及損害的生物指標之一)是否為連結細懸浮微粒暴露與肝癌發生之關鍵因子。結果發現,當臺灣本島細懸浮微粒濃度上升13.1μg/m3、澎湖增加0.73μg/m3時,民眾罹患肝細胞癌風險將會分別提高21%及22%。中介模式分析之結果指出,不管在臺灣本島或是澎湖離島地區,細懸浮微粒濃度上升係經由ALT上升,而使肝細胞癌風險上升的情況,其效果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表示確實具有中介效果(Mediation Effect)。相關研究成果於2016年已發表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SCI, Impact factor: 12.583, 8/211/Oncology),為同領域中領先全球的研究。


    本人於研究中,主要負責應用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技術模擬PM2.5之時間空間濃度變異,以推估民眾之PM2.5暴露程度。未來研究團隊將針對空氣污染與細懸浮微粒之相關健康議題,繼續進行分析探討。

右起:潘文驥助理教授、吳治達助理教授、曾于庭同學、曾芷琳同學

 

 

 

 

 

 

 

社團活動訊息



*
* 附件檔案: * 校務基金捐款芳名錄( XLSX ) / 校務基金捐款芳名錄 ( PDF )


到頁面頂端
*
* * *
回上一頁 回上一頁